运动会训练方法和技巧(运动会训练方法)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动会训练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运动会训练方法和技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运动会快开始了,怎样跑步才会跑得更快呢?要什么训练?
===短时间跑更快的方法,在运动会上跑快,是有一定技巧。
1、起跑动作,重心稍前移,大部分落在手上,低头听发令。起跑后前10米慢慢抬头(因为一抬头身体重心就会马上起来,重心要慢慢起来)。
2、跑动时有意识的用力前后摆臂。因为手臂会无形中带动腿的速度。
3、冲刺时一定要上体前倾压线,因为上体的躯干到线既为到达终点。对于同时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的名次的判定就是依据谁躯干先到就谁为领先。
===但要在运动会取得更好的成绩,除了临时的技巧外,更多的是长期的努力、坚持的训练。
一句话:打好基础,才能跑得更快!
==A:总的原则
无论是有一定经验的老手,还是刚刚入门的新手,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理应是我们训练的重点。这两项训练主要围绕提升有氧适应性(aerobic fitness)和神经肌肉适应性(neuromuscular fitness)展开。
为什么要打基础呢? 我们在跑步中的运动表现取决于两方面:有氧适应性以及神经肌肉适应性。有氧适应性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指利用环境中的氧气有效地产生大量能量的一种能力;而神经肌肉适应性则是指以高效利用能量的方式产生更大蹬摆力量的能力。 如果你刚开始跑步,你就更应该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并选择一个适合新手的训练计划。
对于 *** 而言,因为你们在这两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所以你们需要做的是继续巩固基础,此外将训练的重心集中在兼顾有氧和神经肌肉的“特定耐力”(混氧)训练,这样才可以模拟比赛的强度,让你的训练更有效果。 有氧训练
最适合提高有氧适应性的方法很简单:用你觉得舒服的配速(Easy Run),渐进,稳步增加跑量。一开始的时候,你每隔一天跑一次,之后你差不多每周都要跑六到七天。从运动的时间上来说,一开始,你跑的时间都不长,只有15-20分钟,之后慢慢增加跑步的平均持续时间到45分钟左右。在星期六或星期天,每周跑一次长距离。之后,继续增加你跑步的持续时间,直到它足以让你完成你想挑战的最长距离的项目。
总跑量的高低可以有效证明你在跑步方面的适应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精英赛跑者一天两练,每周要跑将近100英里。即使你的周跑量远不到100英里,单凭日积月累地增加每周Easy Run的跑量,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当然,你可以混合一些更多的有氧训练,如Tempo(乳酸阈值跑),它一般安排在热身训练和放松整理之间,每次10-30分钟。不过,对于新手来说,你至少应该保持Easy Run这种类型的训练,优先完成每周或者每个月的跑量。 神经肌肉训练 如果说提高有氧适应性的关键在于“长”和“慢”,那么与神经肌肉适应性对应的关键词正相反:它在于“快”和“短”。
通常我们会进行重复跑(比如在田径场跑6组300米),fartlek间歇(变速跑)(30-60秒的冲刺,配合Easy Run放松)和上坡跑(steep hill sprint)。
阻力增大而且强度也变大的上坡跑训练有两个特别的好处:首先,它锻炼了你的腿部肌肉,使你不容易受伤;它还能提升你蹬摆的力量和效率,使你能在比赛中以更少的能量跨出更远的距离。其次就是,这个训练方法它花费的时间非常少,而且很有趣。
如果你从来没有试过上坡跑,上手的时候不要练得太多,训练过程中会对肌肉和结缔组织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你太冒进的话,很容易发生腿部肌肉、跟腱疼痛或者急性损伤的风险。逐渐上手之后,一旦你的腿适应了这种强加的压力,上坡跑实际上会让你免受伤害,所以在你度过早期的适应阶段之前,你都要谨慎行事。
在你Easy Run热身之后,你就可以开始了。
前面的第一、二个,时间控制在8秒钟,坡度大概在6%。如果你不知6%的坡度是怎么样的,你可以去跑步机上感受一下,反正最后你还是要找到一个坡度匹配的山。虽然台阶也可以,但是你疲劳之后会比较危险。
前面的两次练习会有效地 *** 你的生理适应性,从而能更好地保护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免受损伤害。这个现象被称为重复效应(repeated bout effect)。如果你周一练了上坡跑,那么第二次你可以安排在周四练——第二次上坡跑结束之后感觉到的肌肉酸痛感肯定没有第一次那么明显。 多亏了重复效应和上坡跑,你可以在一个训练周期中快速提升力量。对新手来说,起初的时候,你可以周增加两次8秒的上坡跑。当你练到可以跑8-10个的时候,你可以把冲刺时间延长到10秒,坡度上升到8%。再过几个星期后,你可以试着在10%的坡度跑12秒的冲刺。在每个冲跑的间隔,你都要让自己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你休息的时间要足够长。基本上,当你从山上走下来就可以开始跑了,如果觉得歇不过来,可以再等会儿。
当你每周两次都能跑10-12个12秒上坡跑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力量已经得了到很大的改善。一旦你达到了这个水平,并且感觉不再有进步,你这个时候可以减少到每周只跑一组10-12个的上坡跑。这样的力量训练可以让你在整个训练周期中获益。 长期战略 日积月累,如果你真的有心训练的话,你的能力理应有所提高。你需要不断地巩固有氧适应性和和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基础,通过增加跑量,引入更具挑战性的有氧训练,再加上挑战高强度神经肌肉训练。 当你打好了长跑的基础,这两种类型的训练也开始达到收益递减点,你应该逐渐将训练的重心转向混氧训练。你在长跑上的训练时间越长,你就越应该意识到要从大量的有氧训练中脱离开,转而注重混氧能力。
运动会100米200米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平时的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1、跳深;2、纵跳;3、负重纵跳;4、负重蹲跳起;5、负重深蹲;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体前屈练习;2、把杆拉腿;3、纵、横臂叉;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 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9、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10、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11、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img]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教练是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训练,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1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是规定重复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法。此法与重复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严格控制每次或每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使运动员在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或下一组练习,一般以脉搏频率计算,每分钟不低于 120次。间歇训练法可以根据训练的任务,通过调整练习的数量、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重复次(组)数、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等 5个因素,组合成多种间歇训练方案。
竞赛法 一般都应按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进行(在参加正式比赛前的训练更应如此)。但也可根据训练的具体要求,缩短或延长正式比赛的距离、时间,缩小场地,减少人数,或附加一些条件,予以限制。 把前述几种训练方法加以不同的组合运用,就形成了综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的另一种组合形式是循环训练。各个训练法的组合运用和循环训练的组成,要根据各个训练法的特点,结合训练任务,以及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而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上述常用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又不断出现许多新的训练方法。如根据训练方法对生理机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本身的特点而形成的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缺氧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把控制论运用到运动训练领域后,出现了模式训练法。这种方法运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研究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提高成绩的过程,确定一种最佳发展的模式,使训练对象在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技术等方面按此模式的方向发展。若发生偏差,就立即查明原因,及时修正。 运动训练计划、大纲及运动训练课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科学性的主要一环。
计划包括:
①多年训练计划(一般以某届全国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期限,少年儿童运动员也可订6~8年的计划);
②全年训练计划;
③阶段训练计划;
④周训练计划;
⑤课训练计划。
训练大纲是根据训练的任务和训练对象的水平,科学地选择训练内容,并按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列制订的。训练大纲包括理论知识、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进行排列。不同等级运动员的训练大纲要相互衔接,并能反映出本运动项目的先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训练课是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训练任务的最终完成,要靠每次训练课效果的逐步积累。每次训练课都应有明确的任务,适当的内容,严密的组织,有效的方法手段,合理的运动负荷和时间分配。课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前要进行恢复性的放松练习。训练课可分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类。单一课是在每课只进行一项基本内容的训练,如身体训练课、技术训练课等。综合课就是在一次课上,身体、技术、战术的训练混合进行。训练课不同于其他体育课。各次课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的采用,以及运动负荷的确定,不仅要前后衔接,而且要与早操、比赛等其他活动统筹安排。强调个别对待与运动员自我控制相配合,为的是更好地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提高运动员独立训练的能力。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2
论述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异同
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
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
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
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
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
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
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正确选择合理运用以及创造运用新的训练手段,都有助于预订训练任务的完成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
A、动作特征: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
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
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
总结:运动会训练方法和运动会训练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最新评论